專訪果陀劇場:兩岸文化本無不同
來源:臺海網(wǎng) 2012-11-26 編輯:黃水來
他坦言,去年果陀帶這一劇目首次登上北京、上海的舞臺,演出前確實有擔心“水土不服”,因為此前的經(jīng)驗與市場分析指出,上海觀眾比較喜歡熱鬧、有趣、滑稽、華麗的劇場表演,北京的觀眾則是“比較挑剔”的一群,喜歡更另類、更沉重,同時有使命感的劇場享受。 不過,談及生命意義的《最后14堂星期二的課》卻在大陸市場爆滿,說明大陸觀眾正在改變,金士杰說:“他們勇于嘗試新的口味,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也挺好吃的!” 開口十足“臺灣腔”的卜學亮坦言,演出前確實擔心,“因為我的普通話沒有那么的北京腔啦!”不過,去年在京滬巡演后,阿亮的微博得到大批大陸觀眾的好評,“他們覺得我的臺灣腔更能貼近角色”,也給我很多鼓勵。 阿亮說,其實兩岸文化在本質(zhì)上并無不同,加上語言也通用,所以臺灣的話劇想要傳達的意思,大多在大陸的舞臺上也能引起共鳴,“無論是臺北還是北京、上海,觀眾的抽泣、笑聲大都是一樣的!”他說,這也是該劇明年決定于大陸繼續(xù)加演的主要原因。 |
相關(guān)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