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神情,優(yōu)雅的氣質(zhì)。第一眼見到北京市朝陽區(qū)書法協(xié)會主席、女書法家沈莉,娟秀清雅之氣迎面而來。喝著沈莉親手沏的鐵觀音,聽著她講述自己的書法歷程,心緒在茶香墨香中不知不覺升騰……
個性書風從取法高古中脫穎而出
從小就喜歡書法的沈莉,在父輩和老師的引導下描紅臨帖,到北京朝陽區(qū)少年宮工作后,沈莉先后得到歐陽中石、劉炳森、張榮慶等書法大家的諄諄教誨,更得到同窗或書友王友誼、李松、劉文華、王學嶺、張繼、曾翔等北京書法界實力派高手的幫助。這個書法氛圍對她的影響是深遠的。有人戲說:“在這樣的圈子里想寫不好都難。”而寫好的最大標志是能否形成自己的風格。
問及沈莉習書的感悟,她說:“走傳統(tǒng)之路?!彼暮糜褑虡E告訴記者,沈莉眼光很高,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堅持尊重傳統(tǒng),取法高古,力求在書法的線條、結(jié)構(gòu)、筆墨、用意、布局中求真求善求美。她介紹說,沈莉的書法初由唐楷入手,上溯秦篆漢隸,在廣泛研習臨摹古人法帖中,用心吸收營養(yǎng),化為自己的線條、筆意、神采。沈莉為自己定的目標是:學一家為骨骼,化百家入血肉,成自家之風格。她的書法作品以楷書為主,兼及隸書和行書,行書取法“二王”,融合米芾、趙孟頫筆意,意韻恬淡從容,線條剛?cè)嵯酀?;隸書得于曹全、張遷、禮器諸碑,雋永厚重,剛健清新中隱隱透出雅拙之味。她形象地說,沈莉的作品在穩(wěn)健之中有一種超拔脫俗的意象,平和之中又蘊藉著無限的生命律動,久久觀之,那些字仿佛一個個小生命似的呼之欲出,躍躍而動。
但在臨摹古人法帖中,沈莉又極力反對那些不假思索,照抄古人法帖的行為。她告訴記者,臨帖不是抄帖,臨古人法帖為的是吸取營養(yǎng)從而化為自己的東西,在形似之外要求神似,于是就有了她的習書“三階段”之說,即學習臨摹階段,體會感悟階段,通變創(chuàng)新階段。她說,臨摹古帖,要先閱讀、體悟、研究,從起筆、運筆、收筆、線條、結(jié)構(gòu)等呼應關(guān)系中尋求書法線條的變化節(jié)奏,感受書寫的心態(tài)性情,體悟當時的文化意韻。她認為,從古人那里吸收得越多,體會感悟得越深,形成自己風格的可能性就越大。
喬楨說,在首屆“蘭亭獎”文化考核時,沈莉隨手拈來一首詩《碧草》:“春雨飄柔落,漫山舉碧絨。朝朝飲清露,日日襯花紅。”這首詩意象清婉、平和如水,既是沈莉的藝術(shù)追求,更是她的人生追求。
為了這一桶“活水”
沈莉還有一個頭銜:北京市朝陽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書法教師。在課外教育耕耘了40年的沈莉說:“我的定位不是什么家,而是在普通的崗位上努力做點事。”
沈莉曾問過很多學生家長為什么讓孩子學書法,很多家長給她的回答是:想讓孩子跟著您學做人。沈莉認為教書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書法的內(nèi)涵,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一部書法史即一部人文史。
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書法知識和駕馭廣博的書體,沈莉組成以書史為縱向,以書家為橫向的教學體系,聯(lián)系對比各種字體,向?qū)W生細細道來其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現(xiàn)象。通過她的講解,學生不僅對祖國書法文化有了全貌印象,還培養(yǎng)了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
為了引導學生觀察、體會中國書法所凝聚的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美學追求、人文精神、聰明才智和思想感情,沈莉通過對各種碑帖的風格特點、書法家性情與書法線條表現(xiàn)力的滲透理解、培養(yǎng)學生辨別作品優(yōu)劣、格調(diào)高低、選擇取舍的能力。
為了讓孩子們明白“心正則筆正”的道理,她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的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身上“有一種力量,有一種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并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逐漸領(lǐng)悟到了做人的真諦,意志品質(zhì)得到了鍛煉。
曾經(jīng)有許多人不理解,問她:“你的名譽獎勵有了,源源不斷、慕名而來的學生有了,何苦還要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而她則坦言,“書法藝術(shù),博大精深。教師好比是水,學生好比水中船,只有‘水漲’才能‘船高’,教師若停滯不前,學生則有被‘擱淺’的可能,豈不是誤人子弟?”而老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則須有一桶水,而且應該是一桶“活水”。
為了這一桶“活水”,從1978年至1982年,沈莉每周五都會騎著自行車橫跨半個北京城到西城區(qū)少年宮參加全市教師書法班學習,整整5年,從未缺勤一次;為了這一桶“活水”,從1980年至1984年,沈莉在白天完成6個教學班的課程外還要每周四個晚上坐在課堂上,完成中文大專學業(yè);為了這一桶“活水”,沈莉刻苦臨摹各種名碑法帖,并先后跟隨劉炳森、趙家熹、歐陽中石學習多種書體,聆聽啟功、藍玉崧、沈鵬等書法前輩們的講座,同時從文學、藝術(shù)、美學、教育、心理等群書中廣泛汲取營養(yǎng);為了這一桶“活水”,年已不惑的沈莉再一次走進教室,成為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研究課程班的學生。
“書法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書法最重要的是什么?孩子的書法練習應該怎么開始?面對記者帶來眾多家長的疑問,沈莉一一給予了解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鄙蚶蛘f,“學生們由于身體發(fā)育尚未成熟,心理素質(zhì)不穩(wěn)定,正處在多變的年齡,多夢的季節(jié),興趣往往如同閃電火花,一瞬即逝,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點點寶貴的火花,加以引導培養(yǎng)鞏固,以使星星之火呈現(xiàn)燎原之勢。”
為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書法的興趣,她一方面用書法界的奇聞趣事,成語典故吸引學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毛筆廠參觀毛筆制作,到大自然中陶冶心靈,參加各種展覽、筆會,到部隊、農(nóng)村、社區(qū)為戰(zhàn)士、農(nóng)民、居民們書寫春聯(lián),讓他們享受到有一技之長后為他人服務的幸福感。
多年來,我國的書法教學內(nèi)容一直沿襲“顏、柳、歐、趙”、“唐詩、宋詞”、“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古老模式,是否所有的孩子都要這么練呢?沈莉告訴記者,為了引起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入門時她會拿出各種字帖讓孩子們挑著學,并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心性、特點、愛好,幫他選擇一種字體學習。在書寫內(nèi)容上,她也增加了反映時代精神、貼近學生生活、易學易懂的好詩、好句、新詩、新賦等內(nèi)容,使學生有新鮮感,親切感。比如,抗擊“非典”那一年,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shù)展演活動中,孫婭冰同學書寫的北京抗擊“非典”、歌頌白衣戰(zhàn)士的兩首詩歌的小楷作品就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獲得一等獎,這也是北京市唯一的書法一等獎。
在教學過程中,沈莉還努力將書法理論與教學實際緊密結(jié)合,為孩子們編輯出版了《趙體楷書臨摹技法》、《柳體楷書臨摹技法》、《書法練習冊》、《楷書楹聯(lián)50例》、《楷書格言50例》、《小學書法教材》等多套教材和光盤,彌補了校內(nèi)外書法教育缺少教材和學習資料的不足。
對書法教育的熱愛與堅持,也使沈莉在課外教育界獲得了和在書法界一樣的成就,在她先后教過的兩萬多名學生中,有2000多名學生先后在國際、全國、市級等重大比賽中獲獎,她個人也因教學成績突出,多次得到各級政府表彰。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教師,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獲得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授予的“德藝雙馨”光榮稱號。多家新聞媒體為此對她進行過多次專題報道。
- 2011-12-16周汝珍:170位孤殘老人的“閨女”
- 2011-12-16馬桂華:只有奮斗 才能品味人生
- 2011-12-13小店收費站“娘子軍”:小崗亭有大作為
- 2011-12-15邵南蓉:護堤娘子軍的領(lǐng)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