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盡心機,頻繁逾越法律高壓線 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經濟適用房實行政府指導價,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實施的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利潤率按不高于3%核定。陳萬達深諳此行賺錢之道,開發(fā)商“掙了錢,能想到送點來分享,施舍你一點”,3%的利潤率顯然是不夠的?!皬慕洕鷮W中悟出了一點皮毛”的陳萬達,“后來反復思考、反復商酌,想到了投資,通過實實在在的投資獲取回報”。 2004年4月,一次飯局中葉某某跟陳萬達說可以投資他的公司,能有固定回報。事后陳萬達找到和自己關系密切的某家具公司老板王某某,以家具公司名義和葉某某的公司簽訂合同,約定由家具公司提供600萬元(其中陳萬達實際投入300萬元)給葉某某的公司,期限一年半,到期后保證按不低于150%的連本帶利的貨幣資金返還給家具公司。之后合同履約結束,陳萬達輕松獲取“利息”150萬元。 憑借對政策的“刻苦鉆研”,陳萬達的斂財方式也日趨隱蔽。他利用經適房項目運作從中獲利,不僅外人難以察覺,就連參與者都不知道整個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2006年3月,貴陽市政府到杭州進行招商引資,貴陽市城投公司決定將貴陽市烏當區(qū)“康城花園”經適房項目等兩個項目進行招商。 陳萬達當時在上海讀EMBA,為了既能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又能掩人耳目獲取非法利益,他精心施展“連環(huán)計”。第一步,陳萬達讓利益代言人王某某以招商引資的名義將“康城花園”項目簽下來,其實王某某的公司并不具備項目要求的開發(fā)經驗和投資實力。第二步,在王某某無法履行協(xié)議的情況下,陳萬達邀請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老板柯某某實地考察該項目,并承諾將該項目二期工程轉為商品房??吹娇履衬硨椖扛信d趣后,陳萬達親自出面和柯某某談項目轉讓事宜。在項目商談過程中,陳萬達刻意不讓王某某和柯某某見面,而是讓自己EMBA班的同學胡某某冒充王某某公司的副總,與柯某某談轉讓事宜。陳萬達親自起草轉讓協(xié)議(實際只是承諾書),柯某某支付的轉讓費不體現(xiàn)在承諾書中。第三步,最終的轉讓協(xié)議在陳萬達的安排下由各方蓋章生效??履衬吵兄Z的轉讓費在陳萬達指定下,600萬港元打入了陳萬達與其同學胡某某共同成立的某生物科技公司,200萬港元打給了王某某,事后陳萬達給王某某說這就是轉讓費。整個過程用陳萬達的話說“一舉三得”:柯某某得到了好項目,王某某得到了轉讓費,自己也得到了滿意的收益。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法律無形,卻最精準。自認為高人一等的陳萬達,最后“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直到東窗事發(fā),方才看清法律底線,不過為時已晚,只能自嘲:“許多事情只是‘單相思’,一些事的處理方式只能滿足心理安慰。知識貧乏,更須補習法律課、惡補廉政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