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專題> 福建記者臺灣行> 記錄 > 正文

首批大陸記者訪臺 告訴你一個鮮活的臺灣

m.uplandwellness.com?2009-05-13 14:51? ?來源:本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1992年大陸記者團首次赴臺采訪為兩岸關(guān)系發(fā)展史寫上了濃重的一筆,而這次交流的首倡者卻鮮為人知。

臺當局曾拒絕團結(jié)報的倡議

1988年3月,全國政協(xié)委員、團結(jié)報總編輯王奇對媒體發(fā)表談話,提出希望派團結(jié)報記者赴臺,采訪將于當年7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在當時引起了各界的重視,兩岸媒體紛紛作出相關(guān)報道,但臺當局出于政治偏見拒絕了團結(jié)報的倡議。

時隔4年之后,在中國記協(xié)等新聞單位的多次呼吁和努力下,大陸記者赴臺采訪終于成行。1992年9月,首批大陸記者赴臺采訪團一行18人,來到寶島臺灣進行了為期8天的新聞采訪。時任團結(jié)報記者的卜林龍作為赴臺采訪團的一員,跟隨記者團一行全程經(jīng)歷了整個采訪過程。

兩岸記者互相拍照

一直以來,臺灣島對于大陸人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從大陸的教科書里可以得知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是一個物產(chǎn)豐富的美麗寶島,說陌生是因為自從國民黨退臺以后,臺灣與大陸已經(jīng)隔絕了近半個世紀,大陸人民急切想了解到臺灣當時的社會情況和生活狀態(tài)。對于即將踏上寶島臺灣的記者團成員來說,急切和激動的心情不言而喻。

飛機平穩(wěn)地降落在臺北桃園機場,當記者團步入機場大廳時,大批臺灣記者圍了上來,數(shù)不清的鎂光燈不停地閃爍,大陸記者也紛紛舉起相機與臺灣同行互相拍照,還有許多臺灣記者與大陸記者是老朋友,臺北相見感慨萬千,相互緊握雙手或緊緊擁抱。大廳里的熱烈場景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袍澤情厚、骨肉情深。

?;鶗哟稍L團的汽車飛馳在縱貫臺灣南北的高速公路上,連綿不斷的青山、紅綠相間的花木、樹立著密密麻麻天線的樓房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讓卜林龍記憶最深的就是大小不一、多如牛毛的廟宇,這些寺廟與閩粵的廟宇形式一樣,殿堂不大,但矗立在堂頂?shù)挠^世音像卻極為高大,慈眉善目俯視蕓蕓眾生的形象與大陸的觀世音像全無二至。

在駛往臺北市區(qū)的汽車里,大家聊興正濃。來自?;鶗鸟R先生聽卜林龍說話的京味很濃,就問他是不是北京人,得到肯定的答復(fù)后馬先生高興地說:“我也是北京人,我雖然生在臺灣,可我的父母都是北京人,我也應(yīng)當是北京人!”這時,兩位老鄉(xiāng)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大陸記者乘的士不要錢

這次大陸記者赴臺采訪,直接接觸到了普通的臺灣民眾,臺灣人民歡迎大陸記者訪臺、關(guān)心大陸的現(xiàn)狀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在采訪過程中,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都是中國人啊!”本來都是兄弟姐妹,卻被迫相隔半個世紀,大家見了面,表面上看似陌生,內(nèi)心里卻非常親切,同文同種讓大家的交流沒有任何障礙。有的臺胞感慨地說:“兩岸中國人早就該像中秋的圓月那樣團圓了?!?/p>

采訪途中,有許多臺灣同胞找到大陸記者團來認老鄉(xiāng)。有十幾位在臺灣的山東人長途跋涉來到臺北看望幾位山東籍的大陸記者,不想記者團已經(jīng)南下高雄和臺中,他們又奔赴到臺中,在賓館門口等候了五六個小時。當他們見到幾位山東籍的記者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一再挽留記者一起吃飯,并表示以后兩岸關(guān)系發(fā)展了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卜林龍在臺期間還采訪了被臺灣人尊稱為藝術(shù)大師的京劇藝術(shù)家胡少安先生,胡先生曾在富連成科班學(xué)藝,后輾轉(zhuǎn)到臺灣40余年。采訪中,胡先生一再問卜林龍這個老鄉(xiāng):“您聽我的北京話變味兒沒有?”當聽到老卜回答:“您的北京話非常地道,一點都沒變味兒!”時,胡先生非常激動,使勁握住卜林龍的手大聲說:“那就好,那就好!”胡少安先生思鄉(xiāng)的心情和坦誠的表情,至今還深深印在卜林龍的腦海中。

卜林龍在臺北采訪時與兩位?;鶗南壬擞嫵誊?,當司機聽說他是大陸記者時,興奮地說:“歡迎歡迎,大陸記者坐車不要錢!”?;鶗囊晃幌壬又f道:“大陸記者第一次來,司機不要錢?!彼緳C忙說:“以后來坐我的車也不要錢,歡迎你們常來?!边€有一次,他與三名大陸記者乘計程車時與司機聊了起來,司機說:“能用自己的車拉大陸記者真高興!第一次看到大陸記者,跟臺灣人沒什么兩樣,說起話來更親熱,都是中國人呀!你們在機場看到一些人扯著布條亂喊(指”臺獨“分子),那些家伙就那么幾個人,臺灣老百姓看不起他們,甭理他們!”

采訪陳立夫、張學(xué)良

赴臺前,團結(jié)報對于采訪陳、張二人擬定了詳細的采訪計劃,也是在所有赴臺大陸媒體中唯一同時擬定了對兩位重量級人物采訪報道計劃的新聞媒體。

9月9日下午,包括卜林龍在內(nèi)的大陸5家媒體的記者一同采訪了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由于年事已高,陳立夫很少接受媒體的采訪,所以當他接受大陸記者采訪的消息一傳出,大批臺灣記者也蜂擁而至。陳立夫接受采訪時滿面喜悅,操著濃重的浙江口音說,“我93歲了,看到你們來到這里,很歡迎,很高興。”他認為,前兩次國共合作都成功了,如果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他希望能夠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礎(chǔ)上,這比前兩次的合作更重要。談到中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他說道:“海內(nèi)外所有的中國人沒有不愿意中國統(tǒng)一的,我們自己要胸襟大,不要氣量太小。中國統(tǒng)一了,站起來了,可以幫助全世界!”

次日,4名大陸記者又來到了張學(xué)良的寓所進行了采訪。張學(xué)良將軍自1936年12月親自送蔣介石到南京后即被囚禁,1946年11月被送往臺灣軟禁,直至1990年才恢復(fù)自由。在接受大陸記者采訪時,張學(xué)良將軍更是滿懷激情地傾訴了他的一腔愛國之情。他對記者說:“我從年輕時代到現(xiàn)在都是一樣的,絕不計個人的事,只為國家的事?!碑斢浾哒f到兩岸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希望統(tǒng)一時,他接著說:“我也是大多數(shù)之一,國家當然要統(tǒng)一,歷史上我從來都是贊成統(tǒng)一的人?!闭劦胶{兩岸關(guān)系時,他說:“頭一個要把敵意取消,這是最要緊的。問題很復(fù)雜,要慢慢來,我想還是要往好的方面發(fā)展,我看樂觀方面多?!?/p>

在整個采訪行程中,大陸記者團還對臺灣彰化的精致農(nóng)業(yè)和新竹科學(xué)工業(yè)園進行了實地參觀采訪,同時也對臺灣的普通民眾進行了隨機的采訪,團結(jié)報的記者圓滿完成了赴臺采訪的任務(wù),為兩岸新聞界的交流和兩岸關(guān)系的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來源:2008年12月2日《團結(jié)報》第三版 作者 李立)

臺灣,究竟是什么樣子?

在今天,只要你有心,就能從各種媒介了解到臺灣發(fā)生的最新新聞。兩岸之間頻繁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也使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再陌生。

但在16年前,這個海峽對面的小島,對即將前往采訪的中國青年報記者吳苾雯來說,卻是“一片空白”。

這種空白狀態(tài),對于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并不奇怪。1987年,大陸向臺灣開放了探親途徑,隨后5年里,300多萬臺灣人踏上了闊別幾十年的故土,可大陸民眾赴臺探親的人數(shù)不足兩萬。臺灣來大陸采訪的記者,已逾2000人次,可大陸還沒有一位新聞工作者,能以記者的名義前去采訪。

1992年年初,當時還在中國青年報社駐湖北記者站工作的吳苾雯,突然接到報社電話,要她“準備一下”,應(yīng)時任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陳長文的邀請,中國記協(xié)準備組織一個記者團前往臺灣。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種種原因,這趟行程拖了近9個月才得以成行。1992年9月5日上午11時5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吳苾雯等18名來自大陸各大媒體的記者,終于登上了由香港啟德機場飛往臺北的班機。

當時,坐在靠窗17A座上的吳苾雯,用“激動興奮的目光,打量著下面的臺灣海峽”,可她還沒來得及“梳理一下復(fù)雜的心情”,飛機就已降落在臺北桃園機場,她看了一下手表,僅用了1小時零5分。

更讓她意想不到的事還在后面。剛一進入機場大廳,一些“臺獨”分子就舉著反對“統(tǒng)一”的橫幅和標語牌,一邊喊著口號,涌向大陸記者團。事后,吳苾雯還獲知,為了保障大陸記者在臺灣采訪期間的人身安全,臺灣?;鶗匾鉃槊總€記者上了200萬元的保險。

當天晚上11時,吳苾雯從臺北向中國青年報社發(fā)回了第一篇專稿《兩岸相隔65分鐘》,她也成為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最早從臺灣發(fā)回采訪報道的大陸記者之一。

那個時候,兩岸的通訊極不方便。吳苾雯得先把稿子傳真到香港的朋友處,然后再由香港傳回北京,有時候線路故障,一篇稿子傳回北京,常常只剩下一半,把報社等著排版的編輯“急得滿地亂轉(zhuǎn)”。

比通訊更為閉塞的是人心。在那個兩岸互相丑化、攻擊的年代,大陸記者團的來訪,無疑給臺灣社會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吳苾雯等人抵達之前,臺灣的各大媒體就登出了這18名大陸記者的個人詳細資料,甚至有報紙評論稱:“這18名記者來前都受過‘特殊訓(xùn)練’,負有某種政治目的?!薄拔彝耆斫馑麄兊南敕ǎ驗槲乙惨粯?。”吳苾雯回憶道。

這樣的誤讀有很多。比如,當吳苾雯下了飛機,第一眼看到的是臺北機場旗桿上的青天白日旗,“那感覺特別不舒服,這么多年來,我受的教育,這面旗就是我們的敵人”。

她偷偷去過臺北的蔣中正紀念館,前去拜祭的臺灣民眾,都在“蔣公”的牌位前三鞠躬,她連忙躲開,可心里也直犯嘀咕:“這里的蔣介石,和我以前認識的那個,好像是兩副面孔嘛!”

她頭一次領(lǐng)略到“政治明星”的魅力。在一次宴會上,她見到時任臺灣“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那個時候的“小馬哥”,在臺灣新聞界有著特別好的口碑,宴會上的臺灣女記者,看到這個“帥哥”,就“瘋了一樣地往前沖上去和他說話”,吳苾雯的腳背都被踩破了。

她們一行人在高雄吃午飯的時候,突然闖進一個“精瘦精瘦”,穿黑西裝的男人。這個男人激動地表示,要與大陸來的記者對話,保安把這個男人扯了出去,邊上陪同的人告訴她,這是民進黨的一個“立委”,叫陳水扁。

這些故事,吳苾雯都陸陸續(xù)續(xù)地寫進了她的報道里。在短短7天時間里,吳苾雯“處于一種極為亢奮的狀態(tài)”,發(fā)表了3萬多字的新聞報道。她希望通過自己的筆告訴幾億大陸讀者,一個真實的臺灣是什么樣子。

在臺灣停留的最后一個夜晚,恰逢中秋。在清朗的圓月下,大陸的記者與臺灣的陪同人員把酒言歡,她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親人分離的悲傷”?!斑@些悲傷,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悲傷,更多的是一個民族的悲傷。明明我們很容易靠近,很容易了解,卻人為分離了這么多年,變得如此陌生?!眳瞧凍┱f。

但在她看來,無論“歷史怎樣和中國人開玩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永遠無法割斷的。

因為,一位不曾相識的湖北老鄉(xiāng),從報紙上得知大陸記者的行程,便在臺北故宮博物館門前苦苦等候了她幾個小時,只求一見,敘敘鄉(xiāng)情。

因為,一位臺北最普通的計程車司機,認出她是來自大陸的記者,執(zhí)意不收她的車錢,“你們來一趟不容易,歡迎再來?!边@個司機說。

因為,一對兒采訪中認識的普通夫妻,為了讓她好好了解臺灣社會,不顧一天工作的疲勞,連著幾個晚上開車帶著她四處跑。

“我相信,雖然40年的隔絕,彼此之間有誤會,但擁有同一個中國的中國人,終有一天會擁抱在一起。”在一篇報道的末尾,吳苾雯這樣寫道。(來源:中國青年報 記者 林天宏 2008年12月16日)

  • 責任編輯:盧僑生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