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透上頭方面,主要有兩條渠道:一是中央有什么新精神,報社會馬上打來電話或召開記者會,及時向我們傳達,要求我們認真學習,并落實到新聞報道中去;二是自己堅持天天看報紙、聽廣播,并加以研究,從中了解中央的最新精神,摸準當時的政治氣候脈搏,使新聞宣傳工作有的放矢,針對性強。經(jīng)過學習、熏陶和磨練,不僅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我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一事當前,總要從政治上去考慮,總會從全局的高度上去思考,總能從群眾的利益上去著想。這樣,在人生道路上就有正確的航向,在工作中就有明確的目標;即使遇到政治風浪,眼前云遮霧蓋,也不會暈頭轉(zhuǎn)向,更不會動搖,而是沿著自己認準的方向邁開堅實的腳步。
在吃透下頭方面,就是要深入基層,深入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第一線,去了解情況,傾聽民聲,摸清民意,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新聞工作者要寫報道,不深入實際,成天坐在辦公室,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新聞來的,更寫不出好的、具有廣泛影響的報道來。這是十分淺顯的道理。報社領導一再要求我們這樣做。為了不辜負組織上的信任,不辱新聞工作的使命,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基層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像現(xiàn)在這樣,出門采訪有車坐,那時候到縣以下采訪,往往只能靠兩條腿,二三十華里,六七十華里,甚至百把華里,都要靠雙腳,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登,腳底磨出了血泡,那是常有的事,可我還是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在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采訪中,我慢慢地磨就了一雙“鐵腳板”,也吃到了甜頭,我的一篇篇報道就是在邁開雙腳的情況下見諸報端的。
說實在話,我原先的寫作水平并不高,這一點,我有自知之明。剛調(diào)到報社,我還擔心能否完成組織上交給我的任務。這對我是一種壓力,又是一種動力。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就加倍努力,刻苦學習。一是向老同志學習。他們有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我經(jīng)常向他們請教;稿件寫出來了,讓他們先看,請他們提出意見,然后進行修改。他們都樂意而又熱心地對我加以指導和幫助。二是很關注自己見報的稿件,細心與原稿加以對照,分析編輯同志是如何修改的,琢磨著為什么要這樣修改,這對自己寫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三是向報紙學習,多看別人寫的新聞稿件,研究別人是怎么寫的;對新聞精品,我會剪下來,反復研讀,從中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四是自己多寫、多實踐,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所在。比如游泳,理論學得再多,要是不下水,還是游不了,還會沉下去;寫作也一樣,要多寫、多練習。我就是在多寫多練中有了長進,得到了提高。
這是我在福建日報社工作中所得到的主要精神財富,我十分珍惜。這些精神財富,為我后來搞好黨的宣傳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起了重大的作用。即使是退居二線,到省政協(xié)任常委兼文教衛(wèi)體委員會主任,以及后來擔任省關工委副主任兼宣傳委主任期間,我仍然堅持“吃透兩頭”,一方面認真學習、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在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一方面注意抓調(diào)研,經(jīng)常深入基層了解情況,總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還寫成文章,在福建日報上發(fā)表。僅1994年,我就在福建日報刊出了時評和評論文章十多篇,其中主要的有:《一項跨世紀的奠基工程--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幾點建議》、《重人才 強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重視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三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值得倡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