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下轄的建陽市求知園作文班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選擇給鄭民生或遇難者家長或受害小伙伴寫一封信,也可以寫感想……”其中一個楊姓小朋友如此寫道:“……在那短短的55秒內(nèi),你殺了多少潔白善良的心,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殺那些貪官,你怎能殺掉這么多可愛的孩子……”(3月31日《羊城晚報》)“要殺就殺貪官”,幾乎所有門戶網(wǎng)站都以此作為標題,并且有很多網(wǎng)友紛紛跟帖聲援。對此,筆者的心情有些復雜和沉重。
學校組織學生給鄭民生或遇難者家長或受害小伙伴寫信,想法比較有創(chuàng)意。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關注社會新聞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們的思辨、觀察能力有所提高。只是,那句“要殺就殺貪官”,雖然聽起來很是過癮、解恨,但并不符合現(xiàn)代法治精神,不值得媒體過分渲染。
在一個健康的法治社會,嚴格遵循法律程序是最基本且不容超越的原則。根據(jù)程序法治的要求,如果沒有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如果沒有經(jīng)過法定的程序,任何公民的人身自由都不得受到限制,其合法財產(chǎn)也不得被剝奪。
誠然,普通民眾對貪官污吏向來痛恨,很多時候更是恨不得人人得而誅之。但是,根據(jù)法治精神,任何公民個人和組織都不得擅自動用暴力,對貪官污吏采取侵犯性的行動。小學生認為“要殺就殺貪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目前社會上的一些心理,但不僅違反了刑法、刑事訴訟法等規(guī)定的諸多法治原則,而且也難免會侵犯一些“疑似貪官”的公民的正當權益。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法治觀念、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將來法治社會建設的進程。這些年來,經(jīng)過普法宣傳教育,越來越多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和意識不斷增強。但是,也確實有一些青少年,由于過多受傳統(tǒng)非法治思想的影響,經(jīng)常干出一些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來。為此,社會各界尤其是法律工作者,要采取更為有效、有力的措施與方法,切實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法治意識。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小學生“要殺就殺貪官”的說法,社會各界尤其是媒體應該理性看待——— 既要肯定小學生對貪官污吏的痛恨,又要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法治思想和程序意識,斷不能任由那種無視法律規(guī)則的意識在廣大青少年中蔓延。
- 2010-03-12閑談莫論人非
- 2010-03-12領導干部要帶頭接受批評和監(jiān)督
- 2010-03-12"灰色收入"讓代表委員一頭霧水 建議清晰界定"灰色收入"概念
- 2010-03-12以貪污治罪 海吃海喝的公款消費能否遏制?
- 2010-03-10為問責制這把“利劍”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