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春,法國人皮埃爾·米肖(Pierre Michaux)和他的兒子將兩人聯(lián)手打造的一輛裝有腳踏板的自行車,交付巴黎世博會展出,廣東書生王韜有幸在現(xiàn)場一睹自行車的風采。不過誰都沒有想到,百年之后,中國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王國。
1867年春,法國人皮埃爾·米肖(Pierre Michaux)和他的兒子將兩人聯(lián)手打造的一輛裝有腳踏板的自行車,交付巴黎世博會展出。廣東書生王韜有幸在現(xiàn)場一睹自行車的風采,為此他忍受了四個多月的輪船之苦。那次是中國人與自行車的首次相會。
不過,無論是說法語的米肖父子,還是講粵語的王韜,都沒有想到,百年之后,中國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王國。
自行車曾需雙腳滑動
如果法國馬賽的道路寬闊些,自行車的發(fā)明可能要滯后許多年。
1791年,法國人西夫拉克制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自行車”,或者說其是模型更為恰當。西夫拉克的發(fā)明很簡單,前后兩個木質車輪,當中由一根橫梁連接,上面置一個座位。西夫拉克喜悅地向馬賽市民介紹著自己的發(fā)明,就像牛頓感謝蘋果一樣,西夫拉克首先感謝了馬賽狹窄的街道。
那是一個雨夜。四輪馬車在道路上迅速穿行,星火路燈下,整條街都是車夫趕馬的喊聲。西夫拉克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輛四輪馬車迎面而來,他停下來避讓。馬車駛過,他的黑色風衣上濺滿了泥污。在朝著四輪馬車一陣痛罵后,西夫拉克想:如果車能縮小些,那能拯救多少馬賽男人不被妻子埋怨!
于是,自行車誕生了。不過因為馬賽市政府修繕拓寬了道路,西夫拉克的發(fā)明很快被人遺忘。20多年后,一個德國人開始對自行車產(chǎn)生了興趣,他就是卡爾·德萊斯(Karl Drais)。
給自行車裝上了方向控制器的德國人卡爾·德萊斯
畢業(yè)于海德爾堡大學的德萊斯是個發(fā)明達人,除自行車外,他還設計過一種節(jié)約木材的炊具和快速記錄機。1817年,德萊斯制造了另一輛自行車,和西夫拉克的相比,德萊斯給自行車多裝了個方向控制器。
為了得到人們的認可,德萊斯坐著自行車在曼海姆市跑了數(shù)公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這個肥胖的德國男人坐在車上,然后雙腳滑行,并不停扭動方向控制器。不幸的是,當?shù)赜嘘P德萊斯是個傻子的流言甚囂塵上,德萊斯也暫時放棄了自行車發(fā)明。
自行車的車輪并未止。很快,自行車前進不再需要雙腳的滑動。1842年,蘇格蘭鐵匠索馬斯·麥克米倫(Thomas Mcmillan)為自行車裝上了曲棍,通過雙腳交替踩動曲棍,推動自行車前行。麥克米倫騎著自行車在家鄉(xiāng)跑了20公里,這次再沒有嘲笑,人們瘋狂地追逐在他身后,就像100多年后人們追逐阿姆斯特朗那樣。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改進了麥克米倫的設計,將腳踏板安裝于前輪上。他們將新設計交給了1867年巴黎世博會展出,這是自行車首次亮相世博會。
一度是勇敢者的游戲
亮相世博會后,自行車的發(fā)明改造進入了井噴期。與此同時,世博會在歐洲也越來越受歡迎,可以說,世博會見證了自行車的變遷,自行車記錄了世博會的發(fā)展。
從西夫拉克到米肖父子,他們的設計與現(xiàn)代自行車差異很大。那個時候的自行車用木料制造,車輪不帶鏈條,最重要的是,為提高速度,車的前輪不斷被加大。這類設計也為自行車的普及帶來了弊端,很多人在騎行過程中摔落在地。那個時候,自行車屬于“勇敢者的游戲”。
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金屬材質的自行車閃亮登場,自行車開始在歐洲盛行。
英國人詹姆斯·斯塔利(James Starley)被稱作“自行車工業(yè)之父”,1877年,他設計了全新的自行車模型。和以往相比,斯塔利設計的自行車前后輪大小一致,以保持整體平衡。此外,斯塔利還增加了包括車閘在內的許多配件,他的設計和現(xiàn)代自行車已近乎一致了。
1878年,世博會回到巴黎,自行車再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與1867年時的束之高閣不同,1878年世博會期間,自行車已經(jīng)成為了巴黎時尚人士的出行首選。據(jù)史料記載,很多自行車發(fā)燒友騎著自行車去看世博展覽。
為自行車配上膠胎的蘇格蘭獸醫(yī)約翰·鄧洛普
1888年,自行車又做出了一次重要改變。蘇格蘭獸醫(yī)約翰·鄧洛普(John Dunlop)給自行車裝上了充氣輪胎。鄧洛普的兒子是個自行車粉絲,經(jīng)常在自己的花園里騎車繞行。讓鄧洛普感到不滿的是,木輪對草坪的損害很大,為此他總是責罵孩子。一次,在為奶牛治療胃脹氣時,鄧洛普得到了啟示。他將花園里澆水的橡膠管裹在自行車輪上,并得意地向兒子炫耀起自己的發(fā)明。
1889年,裝上了膠胎的自行車在巴黎世博會上引起轟動,自行車成了歐洲大陸最熱門的交通工具。歷史上將該時期稱作“自行車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Bicycles)”。
通過世博會,自行車也真正走向了世界。王韜是第一個見到自行車的中國人,不過在他的筆記中,很少能找到對這項新奇工具的描述。更多的史料記載要追溯到1868年,當時的《上海新報》專門報道洋人在上海灘的新鮮事,自行車在其中多次被提及。當時,中國人將這個兩個輪子的玩意兒稱作“洋馬兒”。
溥儀為騎車拆門檻
據(jù)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自行車發(fā)燒友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溥儀結婚那天,他堂兄送了他一輛自行車做婚禮。隨從見后,大罵溥儀堂兄混賬,竟然“送給皇帝這么危險的東西”。不過,喜好洋貨、戴著洋眼鏡的溥儀很快就迷上了自行車。據(jù)稱,為了順利騎行,溥儀將皇宮里所有的門檻都給拆了。
中國自行車歷史中有哪些老字號?
在中國,最早大批使用自行車的是郵遞員。一戰(zhàn)后,國內郵政事業(yè)蒸蒸日上,這也極大地刺激了自行車的供應量。青島是中國自行車工業(yè)的最早發(fā)源地之一,當時最有名的德興、福興、德興太等自行車行都集中在青島附近,并逐漸向全國主要城市蔓延。
這把自行車的火焰很快傳到了上海。1930年前后,包括上海橡皮五金車料同業(yè)公會、上海腳踏車販制同業(yè)公會、上海修租腳踏車同業(yè)公會在內的行業(yè)公會漸漸成立,標志著上海自行車市場走向繁榮。1940年,上海腳踏車販制公會會員由原來的17家增至30多家,被稱為“大同行”;修租腳踏車公會會員由240戶增加到400多戶,稱為“小同行”,而整個自行車市場就由“大同行”當中的幾家大車行控制。
提到中國自行車,不能不提“永久”二字?!坝谰谩钡那吧硎遣椭谱魉!坝谰谩泵Q經(jīng)歷過三次曲折更改,起初叫“鐵錨牌”,民國政府期間則改換為“扳手牌”,建國后,在多方討論建議下,才有了“永久”這個含義飽滿的名稱。1958年,國產(chǎn)第一輛公路自行車就誕生于“永久”,在第一屆全運會上,上海代表隊正是騎著永久自行車奪得了團體冠軍。
在工業(yè)發(fā)展較為滯后的年代,自行車成了中國人出行的最優(yōu)選擇。一張照片記錄了自行車對中國人的重要性:1991年的某一天,上海市區(qū)內,百余位市民騎著自行車駛在上班的路上。攝影師給這張照片取名為“自行車王國”。
- 2010-04-26福建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新聞發(fā)布會召開
- 2010-04-26中國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 2010-04-26世博會官方電影《城市之光》亮相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
- 2010-04-26丹麥國寶“小美人魚”雕像亮相世博
- 2010-04-26世博十億茶市場福建至少搶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