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5月4日電“寧都霹靂響天晴,赤幟高擎趙博生?;⒀▓猿稚袷I(yè),幾人鮮血染紅星。”這是1962年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葉劍英元帥為緬懷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寧都起義主要領導人趙博生而寫的一首詩,高度贊揚他為人民解放事業(yè)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趙博生,原名趙恩溥,189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滄縣東慈莊(今屬黃驊市)一個農民家庭。1917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先后在北洋軍閥皖系、直系、奉系部隊中任職。1924年冬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歷任團部參謀、團附、參謀處處長,第5旅參謀長,第14軍參謀長兼特種兵旅旅長等職。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期間受共產黨人劉伯堅等的影響,傾向革命。他曾親自創(chuàng)作《革命精神歌》在部隊中教唱:“側耳傾聽,宇宙充滿饑寒聲。警醒先鋒,個人自由全犧牲。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
趙博生1931年任國民黨軍第26路軍參謀長時,被調至江西“剿共”戰(zhàn)爭前線。九一八事變后,他堅決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同時,與在第26路軍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取得聯(lián)系,表示:“我要求加入共產黨,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同年10月,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14日,在蔣介石準備清除第26路軍中的共產黨員的危急時刻,他與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萬多名官兵在寧都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先后任紅5軍團第14、第13軍軍長,軍團參謀長、副總指揮,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寧)黎(川)泰(寧)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趙博生注意在實踐中學習紅軍的作戰(zhàn)原則,每戰(zhàn)都親臨前線,部署周密,指揮果斷。紅5軍團在趙博生和總指揮董振堂的指揮下,作戰(zhàn)英勇、頑強,表現(xiàn)出很強的戰(zhàn)斗力。尤其是拼馬刀厲害,令敵人聞風喪膽。蘇區(qū)軍民稱贊說:“一軍團的沖鋒,三軍團的包抄,五軍團的馬刀?!庇捎谮w博生指揮作戰(zhàn)有功,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級紅旗勛章。
1933年初,國民黨軍集中4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江西資溪、金溪、南城蘇區(qū)進犯,趙博生奉命率領紅5軍團3個團據(jù)守長員廟地區(qū),配合主力在黃獅渡一帶消滅敵人。他指揮部隊連續(xù)打退數(shù)倍于己之敵的瘋狂進攻,堅守住了陣地,出色地完成鉗制任務。1月8日戰(zhàn)斗即將結束時,紅軍彈藥用盡,與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zhàn)。趙博生在與敵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揮作戰(zhàn),不幸右額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6歲。為紀念他,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將寧都縣改名為博生縣,并在瑞金葉坪廣場上建造了“博生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