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乱码中文_日韩激情一级无码毛片_国产91资源午夜福利_玖玖资源站最新地址2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專題> “走基層 轉(zhuǎn)作風 改文風”活動> 基層親歷 > 正文

海峽導報 呂寒偉:扎根群眾,學習民間智慧

m.uplandwellness.com?2011-12-22 11:26? ?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三、改文風更提高語言魅力

近幾年來,本報一直在提倡要轉(zhuǎn)變文風。正因為有了龍巖體驗生活的機會,記者也找到了更好的文風和語言。

龍巖是客家的發(fā)祥地之一,客家人樸實、熱情,而又好客,反映在他們待人接物上,語言是一個很好的表現(xiàn)。導報記者注意觀察,客家人和經(jīng)商的商人相比,他們的語言樸素,天然,簡潔,盡顯誠懇。

如果新聞報道也能用這樣的語言風格,不是一樣具有感染力嗎?

在這樣的思考之下,本報記者首先想到了白描的手法。中國文學史上的白描手法,早已有之,在詩歌、戲曲里面運用純熟,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白描手法同樣可見。個人以為,這與取自民間的語言表現(xiàn)有很大關系。

于是,在一篇關于“龍巖最危險的橋”的報道的采訪上,本報記者注意觀察經(jīng)過這座最危險的橋的龍巖市民的心態(tài),他們每天要小心翼翼地過橋,有點習慣,但習慣的背后,是一種無奈。

成稿過程中,記者一氣呵成,以從客家文化中感悟到的群眾風格和語言方式,將最危險的橋通過語言要素的組合展現(xiàn)出來,沒有太多的修飾,卻絲絲相扣。因為這篇稿件,本報記者獲得了報社內(nèi)部頒發(fā)的“最佳文本獎”。

正是因為有了接觸群眾經(jīng)歷,學習群眾語言、熟悉群眾語言、善用群眾語言,使我們的報道拉近了和人民群眾的距離,使群眾能聽得明白、聽得進去,著力提高了向群眾宣傳的本領。

相比于書生的高談闊論,在走進群眾中本報記者學會了“短、新、實”的清新文風,提高了新聞報道的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 責任編輯:黃麗紅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