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普法教育為引領 努力打造“三農”法治文化
m.uplandwellness.com?2013-10-28 15:26? ?來源: 我來說兩句
(一)、農村地廣人稀,普法宣傳隊伍力量單薄 漳平市雙洋鎮(zhèn)作為閩西北地區(qū)的典型鄉(xiāng)鎮(zhèn),全鎮(zhèn)國土面積289.5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08萬人,常住人口不足七千人,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有些地方更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因此普法難度大。例如溫坑村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居住在深山區(qū),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有的至今還未通水泥路,信息閉塞,書刊、文報嚴重匱乏,信息不能及時到達。加上法制宣傳教育主管部門力量單薄,僅僅依靠司法行政部門的人員,遠遠無法及時到位的將法律法規(guī)、政策宣傳到人到位,常常只能唱“獨角戲”,還沒有形成合力,工作開展起來存在很多困難,使普法工作不但成本大,且收效甚微。 (二)、普法形式單調,法制宣傳缺乏創(chuàng)新 日常的法治文化建設工作中,還沒有把法治文化建設融入到各項工作中去謀劃、去落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沒有及時地創(chuàng)新法制文藝演出和法制文藝作品,導致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過于單調。只是簡單地通過宣傳口號以及宣傳標語已經不能滿足農民對于法律的基本需要。在法治文化概念的理解上,很多法制宣傳工作者僅僅認為法治文化是傳播法律常識的一種形式,理解過于膚淺,過于狹隘,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三)、封建思想濃厚,法制宣傳需常態(tài)化 相比于現在的法治文化建設,由于歷經數千年封建社會思想的影響,農民的封建思想還是較為濃厚的。產生于中國小農經濟基礎上的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人治”文化,是與現代法治觀念相悖的。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主要特點是:重禮輕法,重德輕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輕民,重義務,輕權利等等。這些傳統(tǒng)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仍然在阻礙著我國法治的現代化進程,特別對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產生著阻礙作用。[3]因此要讓農民牢固樹立法治的觀念,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但是現在的法制宣傳沒有考慮農民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普法過程過于簡短,缺少常態(tài)化的法制宣傳,導致法制宣傳收效甚微。 四、加強法治文化服務“三農”的宣傳方式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深化普法教育,努力打造“三農”法治文化,這為新時期如何加強法治文化服務“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主要的宣傳方式可以有如下幾點: (一)、不斷拓寬法制宣傳教育的渠道、搭建多樣宣傳平臺 為達到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助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鞏固法治文化宣傳陣地的目的,我們需要不斷拓寬法制宣傳教育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搭建多種多樣的法治文化宣傳教育平臺,為農民學法用法提供便利條件,讓農民能更簡單明了地學習法制知識,教會他們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些方式方法總結起來包括下列內容: 1、搭建網絡學法和交流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建立法律教育課程,無論集鎮(zhèn)還是偏遠山區(qū)的農民都可以自學網絡法律課程,進一步強化農民的“三農”法治理念,提高他們的法律水平。在第一時間準確發(fā)布新的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讓廣大農民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內容,以便于更合理合法地維護農民自身利益。同時對網友提出的有關法律問題進行在線解答,實現官民良性互動,這樣有助于及時進行輿情分析。 2、搭建法制教育基地平臺。以原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看守所等場所作為法制教育基地的基礎,結合當地司法所組織的小學或中學的法制宣傳和教育,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基地平臺體系。不斷提高農民學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能力,并教育中小學生從小要學法,懂法,守法,護法和用法,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的發(fā)生。 3、搭建交通、公共場所宣傳視頻平臺。精心制作“六五”普法宣傳視頻短片,針對農民工出現頻率較多的公交車、長途客運車、車站、旅店、餐館、廣場等公共場所,利用視頻電視,采用滾動播放的形式播放普法宣傳節(jié)目。需要注意的是,視頻內容要定期更新,確保法制宣傳內容的新穎性、及時性和廣泛性。 4、搭建鄉(xiāng)村法制文藝匯演平臺。樹立以法制文藝演出為典型,建立鄉(xiāng)村法制文藝匯演平臺,逐步實現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通過選取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運用小品、快板說唱、相聲、歌曲等多種形式,自編自演,用最樸實傳統(tǒng)的表演方式展現法律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并使之與現代法治精神相融合,讓群眾對普法宣傳效果看得見、聽的著、記得住,有效增強法治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吸引力和滲透力,逐步形成具有地區(qū)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5、搭建電視專欄平臺。在電視臺開辟“涉農法制類”電視專欄,通過精心選取各地一些典型案例,現場拍攝記錄基層調解員對事件的調解過程,再請法律專業(yè)人士進行分析和點評,可以更直觀地展示司法調解程序和介紹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采取以案說法的形式向廣大觀眾展示案件調解的整個過程,并且定期在電視臺播出。 (二)、抓好基層法制宣傳人才培養(yǎng),提升法律工作隊伍素質 要做好法制宣傳工作,就必須要有合格的基層法律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工作隊伍。這就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兩點: 1、抓好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法律水平。進一步增強現有法律從業(yè)人員的理論知識,采取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活動。比如開展知識競賽等方式,對各法律工作人員的涉農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進行培訓,由領導帶頭學法,促進領導管理方式向法治化管理方式轉變。圍繞“三農”方面問題,由領導帶頭組織各部門主要負責領導干部學習依法行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等專題法制講座,積極參加法律知識考試,促進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活動的深入開展。通過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法律從業(yè)人員的法規(guī)意識和業(yè)務素質,把提升法律服務隊伍素質作為一項長期性的重要工作,培養(yǎng)法律從業(yè)人員遵紀守法、維護法律的自覺性,培養(yǎng)執(zhí)政為民、依法行政、公正執(zhí)法的民主法制意識。 2、與高校進行對口銜接,引進高層次法律人才。積極與各大高校對接,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設,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大幅度推動人才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充分發(fā)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人才結構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大力吸引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堅持自主培養(yǎng)與引進人才并舉的措施。通過以上的舉措,加快法律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合理的人員結構,為“三農”發(fā)展提供充足的人員保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