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的民營化,不要“壞”的民營化
2014-12-11 16:05:28?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鄭思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解放國企》,張文魁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中國國企改革推進了30多年,總想繞開民營化,實踐證明最后是繞不過去的。我們搞過國企轉換經營機制,離開民營化能根本轉換經營機制嗎?實踐已經證明不行;我們搞過國企內部涉及干部人事、勞動、薪酬的三項制度改革,離開民營化能持續(xù)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嗎?實踐證明也不行;我們搞過董事會和治理結構改革,離開民營化能搞出真正承擔受托責任的董事會和現(xiàn)代化的公司治理嗎?實踐證明還是不行;我們搞過主輔分離和國際對標,離開民營化能實現(xiàn)業(yè)務結構調整和核心競爭力的建立嗎?實踐證明眼前行但長期不行。因此,要深化國企改革,民營化是不可回避的。 我談論的民營化,不僅僅是國家所有權轉向非國有投資者,而是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當然是所有權的轉移,第二層意思則是公司治理的轉型。公司治理轉型,就是隨著所有權結構的變化,過去行政化、形式化再加上內部人控制、分享的公司治理,應該過渡到商業(yè)化、實質化并有基本透明度和制衡性的公司治理??傮w而言,民營化就是產權民間化、治理商業(yè)化。 民營化絕對不是要將國企“搞掉”。民營化之后,多數國企的國家所有制將不復存在,但企業(yè)仍將存在,而且民營化有機會使這些企業(yè)變得更大更強,我們何樂不為?當然也會有一些國企必須破產重組,這對于整個經濟而言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同時,國家可在很長時期保留一個現(xiàn)代化的、具有較強流動性和滿意回報率的國有資產組合,這個國有資產組合應該用完善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納入到國家預算體系當中,并能惠及國民。要特別強調的是,對于大型和特大型國有企業(yè),會長期保持一種混合所有制狀態(tài),盡管混合所有制可能是一種中間狀態(tài)而非終極狀態(tài),但在混合所有制狀態(tài)下,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結構仍然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挑戰(zhàn)。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