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亞運風 唱響“珠江頌”
www.fjnet.cn?2009-12-21 08:20? 徐鋒?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珠江作為一條曾在近現(xiàn)代孕育了無數(shù)時代驕子和弄潮兒的母親河,借亞運之機唱響一首“珠江之歌”,打造自己的"音樂名片",理所當然。
廣州應巧借2010年亞運良機,唱響“珠江之歌”——最近,有識之士提出的這一倡議,值得重視。
《長江之歌》、《黃河大合唱》、《洪湖水,浪打浪》……這些廣為傳唱的歌曲,在帶給人們音樂享受的同時,也悄然推介了這些江河湖泊所在之地。而作為中國境內第三大河流,作為一條曾在近現(xiàn)代孕育了無數(shù)時代驕子和弄潮兒的母親河,在國人的印象里,卻沒有一張公認且膾炙人口的“音樂名片”。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明年的廣州亞運會,為“唱響珠江”提供了一個求之不得的契機。作為珠江水系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廣州有著省會城市的文化和區(qū)位優(yōu)勢,有著“金鐘獎”這樣國家級音樂盛會的平臺,有著近現(xiàn)代革命的和改革開放的底蘊,借助亞運會這樣一個公眾注意力的聚焦點,唱響一曲“珠江之歌”,理所當然。
如何才能唱得響?一種方法,是老曲新唱。其實關于珠江,已有《珠江頌》等一些音樂作品,但客觀地說,其知名度即使是在珠江流域,也遠非家喻戶曉。傳唱不廣,一種可能性是曝光度不夠,這一問題不難解決,只要在亞運年加大傳播力度即可;另一種可能性是歌曲本身與普通公眾有隔閡,這就需要一分為二:如果是詞曲本身的質量或趣味問題,恐難以修補;如果只是包裝和演繹方式稍顯嚴肅,則可通過與草根文化、市民文化的糅合而加大親和力,提高公眾接受度。
另一種方法,則是重起爐灶,在亞運主題上鑲嵌進珠江元素,“借雞生蛋”。這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難度自然更大——
相關新聞
- 2009-11-27廣州亞運門票別太孤芳自賞
- 2009-11-26廣州車展上最美的車模獸獸
- 2009-11-13廣州有點活躍有點“亂”
- 2009-11-06“廣州現(xiàn)象”可批評,更要鼓勵
- 2009-11-06廣州副市長徐志彪自評98分高不高?
- 2009-11-04學“跑”的廣州城管是鷹還是鴿
- 2009-11-04廣州“國企減薪排第一”不可掉以輕心
- 2009-11-02給“冤屈的”廣州財政局支兩招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