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鲇魚”臺風,許多公交車留在了停車場——多路公交車在臺風天減少了班次。公交集團說,臺風天客流少路況差,會臨時減班或停班。市民反應,減班可以理解,但應通過電臺短信等方式告知。
從市民的反應來看,他們之所以生氣,不是因為公交車沒有“勇往直前”,以崇高的“奉獻精神”急群眾所急,苦群眾所苦,而是公交集團的臨時減班或停班不公示,導致了大部分出行者在寒風中望穿秋水不見公交車。當然,中國民眾都習慣了“追問”,無奈“公交熱線難打”(乘客語),這下只好靠“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了。
之所以叫“公交車”,而不叫“私交車”,是因為“公交車”服務(wù)的對象是公共群體。所以,私家車主可以往窗外探探頭瞄一眼“鲇魚”后,在肚子里決定今天是否“出車”。而公交集團就不能這樣做,不能把減班或停班的臨時措施弄成“內(nèi)參”,導致一大批乘客被“放鴿子”。
對此,公交集團說自己一直“在研討”,估計問題復雜,沒“研討”出一個所以然來。因此,不單單今年放乘客“鴿子”,去年“凡亞比”也放了一只。廈門是個臺風頻發(fā)的城市,每年都有臺風光臨,公交集團要是一直“研討”不出一個解決方案來,“放鴿子”就會成了廈門每年定期舉行的一項“官方活動”。
俗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現(xiàn)實中,我們一次次看到群眾的智慧五彩繽紛。其實,群眾之所以很有“智慧”,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身在其中”而逼出了智慧。如果公交集團也能“身臨其境”,去寒風中哆嗦幾把,相信也能很快“研討”出一個完善的方案來。一個“有心”的部門,只要能凡事“將心比心”,充分體恤民情,很多問題就能迅速找到解決的方案。
況且,解決這個問題看似也不是很難的事情。就像一群眾所言:電臺、短信、網(wǎng)絡(luò)都是很好的渠道,公交公司只要安排專人,實時收集各線路的信息并發(fā)布,應該不難做到,關(guān)鍵是要建立起這么一個固定機制,并有固定的信息發(fā)布窗口。對于臺風很少的城市,建立固定機制或許有點“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但廈門幾乎每年都有臺風,臺風就不再是只“雞”,而是頭“?!?,需要動用這把“牛刀”。
- 2010-10-25風雨交加中,市民更需要公交車
- 2010-09-30廣告公司的敏銳與公交公司的麻木
- 2010-06-28向“愛心公交車”致敬!
- 2010-06-02公交拒載老人是責任不明確的產(chǎn)物
- 2010-05-21福州人對公交車“喜舊厭新”?
- 2010-05-13公交線路不能玩“猜猜我去哪兒”
- 2010-05-05公交終點站進小區(qū),便民還是擾民?
- 2010-04-28福州“夜間公交”只是曇花一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