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刑之存廢,自意大利法學家貝卡利亞系統(tǒng)提出廢除死刑以來,迄今已經(jīng)爭執(zhí)了240多年,存廢雙方所消耗的口水足以湮沒一座罪惡之城,然而,其答案的眉目并非歷歷可辨。
只能說,廢除死刑的呼聲,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提高一個分貝,如今已經(jīng)高亢入云,扶搖直上重霄九,近乎是世界的潮流,歷史的必然——可是,歷史到底有無必然性呢,像我這種以不可知論審視歷史的人,常常懷疑歷史必然性的鎖鏈會被一個偶然的火花所打破。如你所知,在今日中國,也許最不缺的就是引爆火災的星星之火。
死刑存廢之爭決不僅是個刑法問題
單說今年,藥家鑫案重新點燃了死刑存廢的戰(zhàn)火,接踵而至的是夏俊峰案。兩年前,這個沈陽的小販與城管發(fā)生沖突,殺死二人,重傷一人,一審、二審皆判處死刑。當然,這兩把死刑架上的烈火,火勢卻背道而馳。兩案之后,還有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受賄、貪污、濫用職權(quán)案,5月12日,一審宣判,同樣是死刑,此量刑也許不會引起過于洶涌的爭議。不過,無論如何,2011年的中國法治地圖,死刑已經(jīng)盤踞了最雄峻的關口,追逐公義的行人無法繞過。
將這三案并置于一處,返觀內(nèi)照,意味深長。每一個案件,都是社會沖突的一種法律反應。許邁永案,死刑最無疑義,因當事人身為高官而腐敗,受賄額高達1.45億元,世所痛恨,連權(quán)力者都難以優(yōu)容。電影《建國大業(yè)》里面蔣介石的那句著名臺詞,于他們應言猶在耳:反腐敗,亡黨;不反,亡國。故言,所有的死刑判決當中,因腐敗而處以死刑,也許爭議性最小了。這正可以解釋,為什么某些國人堅決反對廢除死刑:若無死刑的震懾,貪官們貪污上億元,卻只坐幾年牢(哪怕判無期,亦可通過減刑、假釋、保外就醫(yī)等障眼法早日出獄),這政治生意,豈不太劃算?
藥家鑫案與夏俊峰案之激起洶洶爭議,端在于其后潛伏的權(quán)力博弈難分難解。涉案的兩造,與權(quán)力的關系可謂涇渭分明。藥案,是農(nóng)村人與大學生(還可能是官二代、富二代);夏案,是小販與城管。這兩組沖突,應該是中國最通常、最激切、最容易一觸即發(fā)的社會沖突。歸根結(jié)底,就是無權(quán)者與權(quán)力者的沖突。
權(quán)力是發(fā)酵劑,一旦滲入,死刑的食品就變了味。譬如藥案,喊殺藥家鑫的聲音不絕如縷,僅僅基于對案情(藥家鑫作案手段極其殘忍)的判斷?央視的一邊倒論調(diào)(藥家何以洗刷輿論公關的嫌疑),律師的“激情殺人”之說,一審法院在庭審結(jié)束之后向500名旁聽者(絕大多數(shù)是藥家鑫所屬的西安音樂學院及西北政法大學的學生)發(fā)放量刑問卷等,這些污跡斑斑的細節(jié),皆加劇了人人喊殺的快意。
夏案亦然。試想,若是小販內(nèi)斗,或殺死路人,此案能否打破輿論界的冷漠與功利?且不說案情,單是“城管”這兩個字,就足以構(gòu)成一根蠢蠢欲動的導火索;城管身上的權(quán)力標簽,甚至比許邁永之流還容易惹火上身。怒火燒紅了公眾的眼神,也許,尚未進入案情,死刑就被廢置于一側(cè)。
重檢三案,只為闡明一點:在中國,死刑從來不是,確切說,決不僅僅是一個刑法問題;它所引起的爭議,從不限定于法律的邊疆。我們談死刑存廢,若是忽略了法律之外的因素,若是過于側(cè)重觀念的糾葛,追求理論的自洽,從而背棄了盤根錯節(jié)的現(xiàn)實語境,抑或只是為了標新立異于一種個體化的精神姿態(tài),必將陷入一種災難性的偏見。
- 2011-05-11小販夏俊峰該不該被判死刑
- 2011-04-28取消"死刑雙軌制"當提上日程
- 2011-03-25別因“萬人皆曰可殺”而坐實藥家鑫死刑
- 2011-02-28死刑罪名“瘦身”讓刑法更“給力”
- 2011-01-25死刑裁決不能僅由一票之差決定
- 2010-12-28且慢為“土地奶奶”的死刑叫好
- 2010-12-2175歲以上不適用死刑,尊老何必用法律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