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紀委2月14日通報,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王可煒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這是繼去年省科技廳原廳長李興華后,廣東科技行政系統又一名落馬的廳級官員。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廣東科技行政系統腐敗涉案人數已逾50人,其中包括廣東省科技廳原“一把手”李興華和廣州市科信局原局長謝學寧。(2月17日《第一財經日報》) 廣東科技系統近來成為腐敗案件的高發(fā)部門。據媒體披露,去年一年,廣州佛山兩地科技行政系統腐敗涉案人數已逾50人。廣州市檢察院日前對外披露,該起窩案涉及廣東省、廣州市及各區(qū)三級科信職能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涉案人員上至“一把手”,下至基層官員,涉及項目扶持資金動輒數十萬、上千萬元,且多為廣東省內配套扶持項目。 事實上,科研項目經費成為人人覬覦的“唐僧肉”,并不是秘密。近年來,我國財政性科研經費連年大幅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投入總量達10298.4億元,增長18.5%,總量居世界第三。伴隨著科技科研經費的增長,諸多亂象也浮出水面。去年6月,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中,中科院所屬單位以項目名義發(fā)放近億元福利;10所高校5億收入未上繳。 這其實也只是冰山一角。早在審計署曝光之前,中國科協的調查就已顯示: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蒲许椖抠Y金只要撥下來,就想方設法用完,用不完時,就在發(fā)票上大做文章,大到房與車,小到給孩子買個鉛筆,都能以科研經費走賬。 按現行的體制,科研經費多由相關單位申請,科技部門審批。科技部門本來應該嚴格把關,避免科研經費夸大申報、甚至謊報、濫報。但由于這樣的權力沒有有效監(jiān)督與制約,有的科技部門負責人以手中的權力為一些偽科研的項目放行,而獲得巨額經費的單位則投桃報李。 科研審核上的亂象,自然為科研經費的亂花創(chuàng)造了條件,埋下了伏筆。在這樣的交易背后是科研經費的大量流失,雖然沒能創(chuàng)造出太多成果,卻制造出了靠科研發(fā)財致富的“老板”和“貪官”。 英國《自然》雜志曾說,“評價一個國家的科學誠信狀況,不僅要看發(fā)現了多少學術丑聞,還要看對這些丑聞的調查和處理程度”??萍枷到y腐敗窩案提醒人們,科研立項和經費投入要納入公共監(jiān)督之下,并建立規(guī)范的評審機構和評審程序。只有將科研經費置于嚴格的制度安排之中,接受監(jiān)督,科研經費才能“好鋼用在刀刃上”,不至于淪為“有縫的雞蛋”。 |
相關閱讀:
- [ 02-18]科技系統官員出事多與科研經費有關 暴露機制漏洞
- [ 02-18]新京報:“市場化”才是遏制科研腐敗的良藥
- [ 02-18]科研經費為何淪為“唐僧肉”
- [ 02-18]“科研爛尾樓”頻現 重立項輕驗收制度亟待改革
- [ 12-22]教育部:評判高??蒲心芰Σ辉龠^分依賴論文
- [ 12-09]德國如何防科研經費被貪吞挪騙
- [ 11-17]院士:年老院士不在科研一線實行退休制合情合理
- [ 11-01]畸形報銷制度 何時“報銷”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