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在日本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簽署了名為《東京宣言》的聯合聲明,宣布兩國結為“特殊戰(zhàn)略性全球合作伙伴關系”。根據該宣言,在經濟領域,日本在未來五年中對印度的直接投資和日企進入印度數量將實現倍增,同期內日方還將向印度提供500億日元貸款,并爭取實現高達3.5萬億日元的政府和民間投融資;在安保合作上,兩國也達成了定期舉行聯合軍演、探討建立兩國外長和防長“2+2”磋商機制等多項協(xié)議。 實際上,日印接近的信號在協(xié)議簽訂前就已經被釋放了。除了訪問南亞的近鄰小國和因參加金磚國家峰會飛赴巴西,莫迪就職后到訪的首個大國正是日本,且行程長達五天之久。對單個國家進行如此長時間的訪問,在短平快的“旋風式外交”盛行的當今世界并不多見,而安倍對莫迪的高規(guī)格接待,也表明日印接近是兩廂情愿、一拍即合的外交舉動。 日本和印度相距遙遠,中國則是這兩個國家共同的鄰國和“利益攸關方”。一方面,日本是與中國歷史糾葛最復雜和現實糾紛最嚴重的大國,而印度則與中國有著最大面積的領土爭端;另一方面,日印又都是國際舞臺上經常被人們放在一起和中國進行比較的國家,諸如“中日誰是亞洲的領頭羊”或“龍象之爭”一類的話題,長期被國際政治學者津津樂道。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兩個與我國“關系千萬重”的鄰國之間的接近?其實,過度緊張或毫無憂患意識都不可取。 有分析人士曾提出過“島國思維”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一些國家因視野狹窄,一方面充滿自我優(yōu)越感和對其他國家的蔑視,另一方面又因缺乏安全感常常采取以鄰為壑的政策,甚至在危機意識的支配下實施對外擴張?!皪u國思維”當然不限于特定國家,也不一定是島國才有。不過,日本近代以來包括安倍上臺后的諸多糟糕表現,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島國思維”特征。我們在對此保持警惕的同時,也要避免在自己國家滋生類似思維。作為一個日漸崛起的世界大國,我們既要有大國的包容心態(tài),也要有大國的外交智慧,或者說,我們應該有一種“向洋思維”。 “向洋思維”的第一層涵義是要樹立開放包容的大國心態(tài),只有樹立大國心態(tài),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中美關系中我國近年來提出的“太平洋足夠廣闊可以容納中國和美國”,即是“大國心態(tài)”或“向洋思維”的生動體現。具體到如何看待日印接近,我們應樹立“亞太足以容得下中印同時崛起和中日印三個大國”的心態(tài),不能簡單地認為“與和我們關系不好的國家接近就是和我們過不去”。還應看到,奉行實用主義的莫迪與日本接近的首要考慮,是借以發(fā)展本國經濟而非制衡中國,并不會以犧牲對華友好為代價實現日印接近。莫迪在日演講被問及如何應對中國崛起時,表示“不會在意其他國家的事情,而是把精力專注于本國的發(fā)展”,這說明遏制中國不是其外交選項。印度早在1991年即提出“向東看”外交政策,而莫迪將其升級為“在東方行動”。訪問日本只是其“行動”的一個步驟,但遠非全部。莫迪任職不久后即向習近平主席發(fā)出訪印邀請表明,對華友好也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 “向洋思維”的第二層涵義,是要對我國在周邊和近海中面臨的現實威脅保持警惕。近年來,我國黃海、東海、南海三大海域同時接連出現事端,釣魚島問題與南海問題呈現合流之勢,周邊安全形勢惡化。日本積極拉攏我國周邊國家,對我國實施“外交圍堵”、“合縱制華”的意圖明顯。2006年,首次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正是在訪問印度時提出了其旨在包圍中國的“構建自由繁榮之弧”戰(zhàn)略。隨著中日關系惡化,安倍近年來一再重提這一概念,印度成為其極力拉攏的對象,而莫迪此次在日演講中提出“要向世界推廣與日本共有的民主主義價值觀”,可以視為對安倍“自由民主之弧”戰(zhàn)略的正面回應。價值觀旗號下的“套近乎”從來不會止于單純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而往往會成為地緣政治爭端中決定一國如何“站隊”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國應保持警惕,并通過積極的周邊外交實施外交突圍。 上述兩個層面既對立又統(tǒng)一。無論對一個人還是對一個大國而言,只有眼界高,才能跳得高,提升自己的“彈跳力”才是王道。同時,西方諺語說“跳之前要先環(huán)顧四周”——適當的警惕和必要的審慎,只要不過度,就仍然是有益的。 卜永光(浙江 學者) |
相關閱讀:
- [ 09-01]印度總理為何首訪日本?
- [ 08-04]高官輪番訪問,美國印度越走越近?
- [ 06-26]印度經濟改革值得期許
- [ 06-06]莫迪模式能開啟“印度夢”嗎?
- [ 05-27]莫迪的“印度夢”與“中國夢”相通
- [ 05-26]印度開啟“莫迪經濟改革”時代
- [ 05-20]“狂人”莫迪怎樣打造“新印度”
- [ 11-07]印度大國雄心的再次展示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