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悲劇的發(fā)生,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而這個悲劇的造成卻總讓人有揮不去的扼腕長嘆。再多的指責和追悔,又如何能夠抹去殘留在人們心中對于乙肝的歧視?悲為如此年輕生命逝去而悲,痛為文明如此的高校居然依然存在歧視的空間。 過去,乙肝一直被認為是“消化道傳染病”。但是,隨著醫(yī)學的進步,醫(yī)學界對乙肝的認識也在更新。2005年,我國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發(fā)布,進一步明確了乙肝病毒主要經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握手、擁抱、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日常接觸,不會感染乙肝。談“肝”色變,主要來自陳舊醫(yī)學知識的誤導。 不僅僅是乙肝攜帶者,現(xiàn)實社會中很多的無端歧視,如殘疾、戶籍、身份等等方面,正因為力單勢薄,總是顯得那么弱小。但是,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否能因為寡不敵眾,就得向無知和歧視繳械投降呢? 吳昕怡,一個同學眼中愛聽蘇打綠的歌,喜歡讀書,總和同學去圖書館的花季女孩,就因為去年11月底,在學校組織的大一新生義務獻血中被查出為大三陽,乙肝病毒攜帶者。一切的一切,開始發(fā)生著改變,也一步一步地在吞噬著這個充滿希望和朝氣的花季生命。第一反應是害怕,她甚至以為“大三陽”是絕癥,而接下來的一切似乎也在摧毀著她那顆單純而脆弱的心:室友的逐漸疏遠,同學們的有意規(guī)避,學院的領導要求家長開一個“乙肝病毒攜帶者不影響正常上學”的證明,再到被安排進單獨的學生宿舍居住……這似乎合理,又似乎不合理的悄然改變,令吳昕怡變得更加敏感而孤獨,最終在孤獨中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相信每個看到這則新聞的人,對于這個年輕生命的逝世,肯定與筆者一樣經歷著悲痛、憐憫、憤怒和思索的過程,真的,沒有人愿意相信這個新聞的真實性,更不愿意因為這個燦爛的生命在歧視中消逝。這不僅僅是文明如此、醫(yī)學發(fā)達如此的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應該發(fā)生的悲劇,更不應該發(fā)生在以培育教書育人者的高等學府內。 回歸理性,回歸常識,是一個社會成熟進步的標志?;旧倥碾E落,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簡單個案的處置與反思,更需要人們徹底清除對乙肝、殘疾、身高等個體差異的歧視。畢竟,對少數人權利的保護程度,從根本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而這個文明程度的塑造,除了公民努力和社會教育,更需要國家行政力量的及時糾偏。 |
相關閱讀:
- [ 04-22]為什么歧視了女性還覺得自己委屈?
- [ 04-02]從審美到歧視只是一步之遙
- [ 02-02]誰養(yǎng)大了就業(yè)歧視這只惡虎
- [ 12-18]從差生歧視到考試歧視
- [ 12-02]國家機關和學校應帶頭消除就業(yè)歧視
- [ 11-27]不是文化歧視,是告示“沒文化”
- [ 11-25]戰(zhàn)勝歧視 社會才能成熟
- [ 11-25]種下歧視,不可能收獲文明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